(本网讯 记者陈超)大太阳底下,突然感到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小心!有可能是“热中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如何警惕和远离“热中风”。
这些人群需要提高警惕
“热中风”是指在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2℃)下出现的卒中事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可能会引起脑血管狭窄,这些疾病是诱发卒中的先决条件。65岁以上人群的体温调节中枢可能不灵敏,对体内缺水的反应能力降低,容易诱发“热中风”。
太阳直射下进行长期户外活动,可能带来脱水风险。有些老年人怕吹风,在高温天气不使用风扇或空调,也可能面临脱水风险。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流减缓,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
长时间过度依赖空调或空调温度过低,导致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导致血管不规律收缩与扩张、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卒中的发生风险。另外,有过量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人群,发生“热中风”的风险也会大幅增加。
如何远离“热中风”
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按时服药,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控制病情进展。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坚持健康饮食原则,多吃蔬菜和水果,减少摄入高脂、高盐、高糖食物,作息规律,确保充足睡眠,切勿过度劳累。
做好情绪管理:高温天气下,人容易情绪烦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引起血压变化。
适时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即便不感到口渴,也应主动多次、少量饮水,以防发生脱水现象;户外活动出汗较多时,尤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注意环境温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尤其是每日10-15时在户外活动时;高温天气应适当使用风扇或空调降温,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5~28℃,并定时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