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2日 星期二 15:10:03
京东新城欢迎大家投稿来信,邮箱(dcxmt2018@163.com)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
发布投稿
欢迎大家投稿来信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我的抗战|98岁抗战老兵李恒彪:“造一个土大炮,轰一轰鬼子的嚣张气焰”
来源:京东新城(转载需注明出处) 日期:2025/8/12  点击:14
责任编辑:刘冠英  


0.2.JPG

7月31日,李恒彪接受记者采访。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抗战老兵李恒彪住的房子,距离冉庄地道战遗址不到500米。

 

7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保定市清苑区冉庄,见到了98岁的李恒彪。这位已经有80年党龄的老人,是参加过冉庄地道战的最后一位健在的民兵。

 

虽年事已高,但讲起抗战的那段岁月,李恒彪老人记忆犹新:“抗战爆发后,我10岁加入儿童团,担任大队长,每天带领团员们操练步伐和刺杀。后来我还加入了民兵连。”

 

1937年9月,保定清苑沦陷。“1939年的一天,父亲带着我下地干活碰到鬼子进村‘扫荡’。鬼子把两千多村民赶到空地上,逼问谁是八路军、共产党。”老人回忆说,“穷凶极恶的鬼子看到父亲上衣口袋上有墨水的痕迹,认定他是八路军的干部。我眼睁睁看着父亲倒在血泊中,牺牲前还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当时他才33岁。”

 

1943年,李恒彪加入民兵连。老人说:“当时,我是民兵连年龄最小的。当民兵就是要为被鬼子杀害的乡亲们和父亲报仇,保卫家园。”

 

“怎么才算合格的民兵?”记者问。

 

李恒彪说:“第一,会做炸药。第二,会装配手榴弹。第三个就是会装配地雷。再就是掏挖地道的时候要带头。”

 

“第一次挖地道时,十个人负责一个竖井。后来大家改进掏挖方法,改成坡道式出土,五个人一个坡道,里头的人掏,外头的人往外甩,每个人的进度跃进到五尺,这种方法得到了上级的表扬。”李恒彪说,“刚开始地道只有一个进出口,后来就留两个洞口,一进一出。再后来,大家把地道挖长、打通,都连起来了。”

 

1942年,日本侵略者集中兵力对冀中进行了“五一大扫荡”。“党组织指示冉庄党支部秘密组织力量造一个土大炮,轰一轰鬼子的嚣张气焰。”李恒彪回忆,他们把村东南的老榆树拉回来,用笔直的树干做炮身,内镶铁皮,真的制出了一门榆木大炮。

 

“当晚,连长带领我们把大炮抬到靠近耿庄炮楼的地方,对准当中最大的一个炮楼开炮。只听一声巨响后,鬼子们的惨叫声、枪声乱成一片。”李恒彪说,“听到炮声,冉庄的乡亲们可高兴坏了。”

 

第二天消息传来,这一炮正好钻进了炮楼的射击孔里,炸死炸伤了不少鬼子和汉奸。“这一炮,不但使耿庄炮楼的鬼子吓破了胆,附近的鬼子也缩在炮楼里,很长时间不敢进村。”李恒彪笑着说。

 

虽然年纪小,但作战勇敢、肯动脑子,李恒彪被游击队任命为爆炸排排长,负责埋地雷、炸桥梁、炸铁道,深入敌后打游击破坏敌人通信。1945年5月1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李恒彪开始从事文化建设工作。1988年离休后,他又回到家乡冉庄,常在老槐树下为游客义务讲解,把这里发生的抗战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