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21:56:42
京东新城欢迎大家投稿来信,邮箱(dcxmt2018@163.com)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
发布投稿
欢迎大家投稿来信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烽火记忆|根据地,像一把把钢刀插入敌人胸膛
来源:京东新城(转载需注明出处) 日期:2025/7/23  点击:34
责任编辑:刘冠英  


0.1.JPG

1937年11月,聂荣臻率晋察冀军区机关移驻阜平。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胭脂河畔的阜平县城南庄村,曾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旧址院中有三排21间土坯房,一棵百年古树苍翠依旧。

 

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率晋察冀军区机关从山西五台挺进阜平,在这里开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第一展室门口正对面,一张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场景。“这张照片是战地摄影记者沙飞拍摄的,晋察冀军区机关移驻阜平。”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周慧敏说。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一面配合正面战场,一面开赴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而河北则是开辟根据地的重点地区。

 

阜平,是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战场最先“落子”的地方之一。

 

阜平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地面积占75%,山多、坡陡、沟深,西连山西,北连察哈尔,东望大平原,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利地形和物质条件。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平型关作战前,八路军总部派罗荣桓率115师政治机关和骑兵营、教导队开赴阜平、曲阳等地,协同中共地方组织,着手创立根据地的准备工作。平型关大捷后第二天,中共北方局便派李葆华、刘秀峰、王平组成晋察冀临时省委,来到阜平,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

 

以阜平为中心开辟的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为模范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最早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直接威胁着日军在华北的统治,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并不断被围攻。军区部队利用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日军,晋察冀边区在敌后站稳了脚跟。

 

历史把光荣镌刻在岁月深处。

 

新华社曾于1941年向全国播发评论文章,称赞阜平“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的地方”。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日渐形成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冀中地区也开辟了根据地。

 

为加强冀中部队的统一领导,1938年5月初,根据中央决定,冀中主力部队统一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至此,冀中平原根据地初创完成,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山地、平原抗日根据地连为一体,为华北敌后平原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成功经验。

 

1937年9月八路军第129师东渡黄河,挺进太行抗日前线。12月,八路军第129师组成挺进支队到达冀南,开始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后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发展成为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大行政区的面积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其总面积、总人口占到了华北的1/5和1/4。

 

像一把把钢刀插入敌人胸膛。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创,打乱了侵华日军“以华制华”的华北后方基地,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并逐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河北也因此成为敌后华北抗战主战场之一。

 

响堂铺战斗,八路军毙伤日伪军400多人;黄土岭战斗,歼敌900余人,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雁宿崖战斗,歼敌500余人……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同时,八路军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在华北地区经常抗击和牵制着日军约13.5个师团30万人的兵力。

 

来源:河北新闻网